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捷客文化與少年殺人事件

捷運喋血暴露了台北長久引以為傲的捷運文化光明面下的現代性弔詭。本文刊載於2014年5月22日蘋果日報即時論壇。(後經修改調整後,完整文章如下)


  日前北捷發生少年隨機砍人事件,而這一事件之所以死傷慘重與捷運文化間不無關係。或許有人會說,事件嚴重正是由於捷運空間狹小沒地方跑、正值下班放學時段乘客多且龍山寺與江子翠站間距離遠等物理空間上的因素所造成,但所謂空間並不只是物質條件上的限制,還包括人際互動間所維繫的文化特性。正是這種文化空間中介了這起隨機殺人事件。
  
  北捷公司戮力打造「捷客」文化,即守秩序且知禮讓座位的現代文明,使得北捷這樣舒適、安全與溫馨的移動空間成為台北地區住戶對外津津樂道的台灣驕傲。由於北捷是台北地區重要的現代化計畫,如此能彰顯文明的運輸文化更成為市民身分認同的重要部分,而市民心中更住著北捷小警總,規訓自我作為以符合捷客標準。不過在講求人際和合的台灣文化脈絡中,這不是說人人都想成為捷客,而比較是說如果成為捷客以外的人,那麼便覺得自身突兀、特立獨行。因此,要求自己維繫捷客文化,不僅是種現代好公民的表現,更是一種對於離經叛道可能遭社會異樣眼光看待的壓力下所做的妥協。
  
  台北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在捷運上,現在少有人留心周遭。在幾乎人人一支智慧型手機的年代中,捷客大多低頭手機漫遊,沉溺自我看臉書聽音樂。雖然人身之間距離很近,但事實上彼此近乎隔絕。這是希望不被他人打擾、享受自由的現代文化表徵,但它的反面正是人群間的疏離和冷漠。如今捷客低頭滑手機更是變得既盲且聾。所謂禮貌守序,說到底令人質疑的是有多少成份被奉為美德而執行,看起來更像是捷客自我隔絕所拉開的人際距離。
  
  北捷的空間文化就這麼著被維繫著、被習慣著,並被包裝成台北市的現代都市神話,使人以為明亮的北捷空間沒有危機,以為疏離的人際是可以心安的朦朧美,甚至是應大力歌頌的公民素養與文化特色。然而,當少年持刀隨機砍人事件偶發時,北捷上許多人一時間反應未及,難以即時洞察周遭氣氛變化,使傷亡有了擴大機會。我這並不是說乘客滑手機而造成重大傷亡,這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沒那麼絕對也不是那麼單一,但也無法輕易地斷定兩者間沒有關連。我要試圖指出的是,北捷空間的舒適與安全本身並非一種均質的穩定秩序與狀態,而是糾纏著更多都市文化的複雜心理及一地長久以來的社會規約。少年持刀隨機砍人事件令人感到悲憤與不思議,但它同時也暴露了或說引領我們看見台北長久引以為傲的捷運文化光明面下的現代性弔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