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穿西裝的暴民

服貿究竟是以一個什麼樣的難題的方式困擾著台灣社會?本文經想想論壇刪改後刊載於2013年3月22日想想論壇。


  政府強勢推行服貿協議的黑箱作業,引發民眾群起抗爭。當學生佔領立法院時,卻被政府方冠上暴民之名,說他們侵犯國會等於踐踏全民而備受譴責,但其實宣稱國會這樣的民主空間象徵全民而具有神聖性的說法是虛構的,可以說是一種假惺惺說詞所包裝的反動修辭。這種神聖性的宣稱值得被批判和檢視。

  國會之所以被冠上神聖之名,意在彰顯它的不可玷汙、不可侵犯性。政府方以國會象徵全民的說法來論證其神聖性,藉以譴責抗議群眾為暴民。透過神聖性的宣稱,佔領立院的抗議群眾被驅逐於「全民」範疇之外,形成擁服貿之於反服貿對等全民之於暴民的對應關係,彷彿全民看待服貿是同聲同調毫無異議,但其實這違背事實。可議的是,政府方視這些「暴民」是綠營動員的結果,重製綠營率眾以暴力奪權的刻板印象,以此譴責綠營是毀壞台灣藉服貿發展大好時機的元凶,因而全民之於暴民又對等於藍營之於綠營的關係。政府方擺出一副民主政治守門人的姿態,藉由譴責暴力、維護國會神聖性的說法,將服貿議題偏狹地簡化為要或不要發展的選擇題,並在議題上操作藍綠對立。如此做法是忽視這場抗爭作為政府與人民討論、協商服貿的可能開始,更傲慢地簡化服貿議題的複雜性,例如其所牽涉的社會正義問題:究竟這樣的區域整合政策對哪些人是有利的?這樣重要的問題並沒有被妥善對待和討論。

  國會從來都不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它不過是一個立委們代替人民議論政事的普通地方。國會確實是一國實踐民主政治的重要場域,但在此時此刻政府方卻以一個含糊的「全民」身影來建構它的神聖性,用這個神聖性來打壓異己、模糊焦點,並成就自身欲望之事。今日民眾佔領國會的舉動正是消解了這個神聖性的宣稱,透過佔領來回應執政者一黨獨大、一意孤行所產生的政治危機,彰顯國會屬於公民的事實,以作為與代議政治所成就之權貴官商勾結對抗、謀求事情有另一種發展的可能性。佔領國會雖然不是長久之事,也可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卻突顯出權力抵抗的偶發性,以及異議如何具體發聲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佔領國會表達訴求的同時,似乎也浮現一個政治危機,那就是代議制的崩壞。

  然而,上述解構國會作為神聖殿堂的說法,並非要去合理化佔領行動的所有作為,而是要去理解服貿究竟是以一個什麼樣的難題的方式困擾著台灣社會。在該場佔領行動及有關爭辯中,台灣面對中國的複雜情緒並沒有被說明清楚。這場佔領行動不只是佔領,還包括好奇地翻箱倒櫃來窺探服貿推手如何與中國有關,但就行動訴求本身,是否需要揪出這層與中國的緊密關係才能用來支持逐條審查的訴求,這是應當被討論的。由於中國因素,今日服貿在台灣容易從程序問題滑動成國族問題,並在中國崛起的時代中緊扣發展問題。這個佔領行動試圖去透明化談判桌下與中國的緊密關係的欲望,很實在地反映出民眾要在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劃分中台你我界線的迫切性,但當這條界線被努力地畫清楚時,卻又容易被理解為「反服貿就是反中,反中就是反發展」的簡化說法。如此一來,反服貿者容易被打為反發展,而擁服貿者則被視作賣台賊,服貿因而成為在經濟發展與身份認同間擺盪的區域整合議題。這是服貿議題因中國因素而在台灣脈絡下形成的特殊問題,並因政府不符民主程序強推政策而衝突加劇。

  群眾之所以採佔領國會方式表達訴求,乃是政府方所強調的辯論等尋求制度解決的方案根本不被政府自己有誠意地對待,照這樣看來,佔領國會是萬不得已的做法。如果今天政府方只是要扁平地視佔領行動為暴力並持續忽略程序問題與異議之聲,那麼強行擁護服貿過關的政府方也是暴民,只不過穿著西裝而已。


後記:
服貿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礙於我的興趣和能力問題,我最多也只能把它做某程度上的脈絡化,去討論它如何困擾著台灣。我並沒有真正地去談論服貿本身的問題,這需要一些地緣政治、經濟發展與貿易理論的背景知識,才比較有辦法真的去觸及這個複雜的兩岸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